close

 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(記者韋雪 馬喆 實習記者耿書培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京津冀如何實現一體化?三地中河北最先提出想法,上個月拿出疏解首都功能的初步思路,中國之聲推出系列報道《暢想京津冀一體化之河北季》。
  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,藉此機會,補齊短板,實現跨越式發展,河北對一體化的思路一直態度積極,最新拿出的規劃幾乎涉及當地三分之二的城市。至於北京,快速集聚的人口,越發擁堵的交通以及揮之不去的霧霾,要治這些城市病,北京也確實不得不捨棄些什麼。北京要舍,河北要得,似乎各取所需,也順理成章,不過舍與得之間,卻是一條漫長的路。即便京津冀一體化進入快車道,需要考慮和協調的細節也數不勝數。河北擺出誠意,要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,從北京的角度講,給什麼最恰當?系列報道今天播出第三篇《北京:取捨的難題》。
  北京今後只聚焦四個“中心”
  生活在首都,如果要問北京是什麼中心,街頭的隨機採訪,答案各有不同。
  受訪者:北京是一個花銷比較大的中心。
  受訪者:我是來掙錢的,認為還是經濟中心。
  受訪者:文化中心,教育中心。
  受訪者:北京彙集資源、政策啊等,我們在這邊能及時知道,也瞭解更多更詳細。
  市民的切身感受,以及勾勒的發展路徑和北京今後的定位可能並不相同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包括金融中心、經濟中心、現代工業中心等等,北京的"中心"曾多達十幾個,但今後的北京只聚焦四個"中心"。
  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: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,北京今後沿著這樣一個四個核心功能去發展,我們需要紓解很多北京非核心的功能。
  紓解功能,源於城市太胖。人口的增長過快,讓北京的資源環境都到了一個極限。
 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: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時候,北京市是276萬,到1999年人口達到1257萬,增加了近一千萬的人口,用了多少時間呢?46年。從2000年到2013年14年間,人口增長了857萬,年均增長超過61萬,最多的時候80多萬,這兩年增加的勢頭雖然有所放緩,但是去年還是增長了45.5萬人,這個數字恐怕也是一個很不小的了。
  對於在居住在北京的人來說,這個超大型城市在公共資源上的捉襟見肘,還集中體現在交通、房價和空氣質量上:
  受訪者:最不滿意的地方,人太多了,還有一個就是空氣吧。
  受訪者:交通有點那什麼,我上班比較遠,需要倒好幾趟地鐵,地鐵上人特別多,所以覺得交通有點問題。
  受訪者:好像污染沒這麼厲害,原來沒這麼多車汽車,霧霾沒這麼厲害。
  受訪者:原來在城裡九幾年的時候,18萬買一個一居室五十多平米,現在漲成10倍都不止了,180萬都買不來了,二百多萬都不止,漲到二十倍了。
  相關城市規劃或於年底前制定出
  北京市規劃委的一位負責人表示,針對京津冀一體化,相關的城市規劃還在研究制定當中。
  相關負責人:應該是年底以前吧,以前是三年,今年比較著急,國務院讓我們最好一年就能編出來。應該是年底以前吧。
  為協調京津冀一體化發展,北京已經成立了區域協同發展改革領導小組。北京的功能疏解、產業目錄等正在研究。
 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:現在北京、河北、天津三個省市的規劃部門已經建立了一個規劃的協作協同機制,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比如說國家發改委也在研究這個問題,我們總的想法就是要有一個積極穩妥的方案。
  北京的規劃會怎樣調整,它能給河北帶來些什麼?目前尚不明確。我們看到的只是北京要把動批、大紅門等服裝批發市場搬走;北京要推動城區優勢醫療資源轉移,未來5年,城區五環內將不再立項新建和改擴建醫療機構;北京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,與武清廊坊融合發展等等。
  在不斷融合的背景下,其實也有爭議。比如北京希望首先疏解"相對低端、低附加值"的產業,而周邊一些城市則強調"高端對接"。在這種情況下,各地的"共振點"應當如何協調?
  北京正在研究提出“不宜發展的產業目錄”清單
 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透露,北京正在研究提出"不宜發展的產業目錄"清單,嚴格控制增量。哪些產業被列入了"不宜發展"的目錄?目前尚未公佈。但外界普遍認為,印刷、小商品批發、醫院等服務業成為進入目錄清單的熱點產業。
 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國平:北京市能轉移出去的產業,主要是在在河北還有優勢的產業,那才可能談攏。像北京市區域性的物流,像北京市區域性的批發,我覺得這個對河北來說,還是可以進行承接的。
  針對動批等服裝物流行業,目前北京與河北也已經形成了專門的工作班子,推動搬遷工作。但至今,"動批"遷往哪裡,尚無定論。一些商戶依舊不願搬遷,他們捨不得的正是北京的"資源":
  商戶:肯定不好了,搬出去肯定沒有人氣了,這邊人氣還是比較好的。北京畢竟是人比較多啊。
  這樣的擔憂正是源於目前北京周邊的城市,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上和北京存在的較大差距。這樣的差距或多或少的影響了臨近畢業的學生們的職業規劃。
  學生:現在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是,既然是一體化嘛,那麼能不能相關的配套措施,比如說醫療、教育或者是養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,能不能跟上北京的水平。這些配套的東西能不能跟得上,是影響我以後選擇工作地點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
  公共資源的配置顯然並非某個城市某個區域可以獨立完成,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國平強調,京津冀的一體化,區域內的城市之間更要講究包容和平衡。
  李國平:一體化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合作互補和共贏,所以一定要符合雙方的區域發展的各自發展的共同利益,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,一個區域的平衡包容可持續發展極其重要。
 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則認為,產業轉移並非企業搬遷,政府不會做過多的干預。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更多要靠市場來進行合理配置。
  李士祥:北京的醫療跟河北現在也在研究,初步就是北京的醫療跟河北燕郊要建立一個合作的機制,我和河北省常務副省長都已經調度兩次了。當然教育、醫療,都要聽取院長的意見、聽取校長的意見。作為政府,它是一個引導和服務的關係。  (原標題:[暢想京津冀一體化]北京:取捨的難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p96ypr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